close

這一年來 Sony 的 E-mount 市場可以說是非常熱鬧,除了去年此時搬出搭載了 Full Frame 全片幅的 A7 與 A7R,又在半年後再推強調高感度應用的 A7S。沒想到當許多人還在等待 A7S 的 4K 應用 (Atomos Shogun 記錄器) 開花結果時,又突然放出了 A7 的第二代 A7 II 消息。相較於它牌 Mark-II 一等就是五年,這個跟換產品週期的速度確有點令人感到驚嚇!

A7 II 最大的特點莫過於內建了五軸防震系統,可以提昇約 4.5 級的防震效果。再結合原 A7 系列的 FF 跟 E-mount 架構,讓許多不具備防震機制的老鏡也都來到了另一個「鏡」界。

持續發揮 E-mount 的優勢,可透過轉接環搭配各式鏡頭,切都能支援五軸防震應用。因此,像是低光源拍照時,安全快門的要求也就相對能放寬許多,在手持夜拍的時候,除了原有的多框降噪模式外,或許也能考慮直接嘗試用放慢快門的方式進行夜間拍照,如此一來還能多了點光影軌跡的效果 (不是原來手震的那種軌跡 XD)!

若從錄影的角度來看,A7 II 的感光元件跟前一代一樣具備了相位加對比的混和式對焦系統。也跟 A7S 一樣加入了專業攝影機才擁有的 S-Log2 跟 S-Gamut 選項,讓錄影時的動態範圍及色彩空間有所提昇。不過由於感光元件像素的設計並不像 A7S 有針對 4K 做出最佳化,所以 A7 II 仍以 Full HD 錄影為主,可使用新的 XAVC S 編碼格式,及使用 HDMI 輸出無壓縮的 HD 訊號,但不具備 4K 動態訊號輸出的能力 (僅能於回看照片時以 4K 解析度瀏覽靜態照片)。

另外在機構設計上也可嗅出新一代機種未來的變化!從側邊看 A7 II 的手握把,會發現厚度變得比前一代要來的厚,這並不是技術開倒車,而是為了強化手持穩定度下的設計,有點走向 A-mount 大 Alpha 的味道。按鈕的配置也有所調整,把快門鍵向前移,更符合手握時食指擺放的位置。而原來的前後兩個轉盤則縮小了,前轉盤位於快門鍵前方,後轉盤的位置也因為背板角度的調整,變得更容易觸擊跟轉動。由於快門鍵的位置前移,讓出了原本上方的空間,所以 A7 II 在原本 C1 鍵旁邊多放了一顆自定義鍵,讓自定義鍵的總數比前一代多了一顆,來到了 10 個 (含 AF/MF & AEL 切換開關)。

還有個小改變,那就是鏡頭接環的材質改為強度更高的金屬材質,這變更其實在 A7S 時就已經看到了。材質的改變應該是考量到頻繁更換鏡頭時,避免造成卡口過度磨損的現象,及確保在安裝大砲鏡頭時,能維持光軸的穩定性。

雖然成像關鍵的感光元件與前代無異,但整體來說 A7 II 不論是硬體還是軟體部分都可說是有感升級,至少在距上一代僅一年的時間內算是誠意十足了。不過也因為過度驚嚇,不得不讓我們開始胡思亂想 A7R II, A7S II 會何時出現。甚至之前網路上那些謠傳的新感光元件技術,也不知會不會一覺醒來就又出現在咱們的面前了。

「不過我想是這樣啦」(好像是某人的口頭禪),最新最好的產品永遠追不到 (不是還沒出,就是買不起),廠商也不可能一次放大絕,所以可以繼續等的就不用急 (誰知道下次改版會不會一下就來了),但現實就是永遠等不完...... 只好搬出3C哲學:早買早享受,晚買享折扣 XD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akumo525 的頭像
    yakumo525

    咚拍拍 嘻拍拍

    yakumo5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