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一個週末慵懶的午後時光,筆者來到信義區法雅客參與了由 MUZiK ONLiNE 與 Sony 舉辦的 Hi-Res Audio 高解析音質體驗會。現場除了有實機可配戴,體驗其功能特性外,更棒的是主辦單位還邀請到《音響論壇》雜誌前主編-劉名振先生及《台北爵士夜》廣播節目 DJ -沈鴻元先生,分享兩位前輩在業界多年累積的經驗。透過對於音樂的認識,音質的表現,貫穿到呈現的方式及其使用的設備上,讓這個假日微充電之旅有了豐碩的收穫。


(左:《台北爵士夜》廣播節目 DJ -沈鴻元先生; 右:《音響論壇》雜誌前主編-劉名振先生) 

本次體驗活動心得分享將分為四個部分

一、主講者經驗分享記錄
二、個人實機體驗心得
三、總結
四、花絮影片



上半場由劉名振老師主講,他一開始就直接切入正題,直接探討 Hi-Res Audio 的真正意義!劉老師說「整個音響系統有沒有辦法再生出音樂真正的精髓,這才是重要的」。▼

不過劉老師也特別提到,所謂的好聲音重點並不一定與規格畫上等號,就算是 CD 時期也創造出許多經典的作品。所以廣義來說 Hi-Res 是在追求聲音上的表現,而不是狹隘的規格定義。▼

但可以確定的是,隨著 Hi-Res Audio 技術的成熟,這也將是史上第一次,能讓樂迷有機會聆聽到跟錄音室「完全相同」品質的音樂內容。光是聽到這,就讓我覺得這是多麼令人感動的進步啊!接著劉老師分享了一段他以 mp3 跟 96KHz 兩種不同規格記錄下黑膠播放的內容,讓我們直接感受從類比轉到數位的過程中,Hi-Res 技術能帶給什麼樣不同的體驗。▼

劉老師也分享了他前些日子在日本旅行時,看見最新一期「PREMIUM HEADPHONE GUIDE」別刊便是以 MDR-Z7 跟 PHA-3 等設備作為封面,於是他便買了下來,希望能更深入的認識這 Sony 最新款的旗艦耳機。▼

在中場休息時間我也稍微翻閱了一下,報導中用了「ソニーの矜持」作為標題,可見 Sony 對 MDR-Z7 的高度重視。 (雜誌網址:http://www.phileweb.com/editor/special/phgm03/) ▼

接著劉老師也花了一點時間,把我們桌前所擺放的設備特性詳細的解說了一遍,好讓我們在實機體驗時能很快的找到重點。關於這一部份,我也會在稍後的體驗心得中,作進一步地分享。▼

中場休息時,主辦單位當然也準備了豐富的茶點 ^^

其實除了座位前的體驗設備外,會場前方及側面也有展示各式 Hi-Res Audio 相關設備。包含了身價跟 MDR-Z7 相同的 XBA-Z5 平衡電樞入耳式耳機,以及同樣內建 Hi-Res Audio 技術的 Xperia Z3 智慧型手機等。▼





下半場是由沈鴻元老師作分享!他一開始提到了目前慣用的耳機是 MDR-V700,因為其強化低音的特性,能有助於他在 DJ 混音時找到音樂的節奏,但也因為渲染較多,無法聽到真實的聲音。所以當他第一次戴上 MDR-Z7 工作時,只用了一個字來形容當下的感受--「爽」!因為他的耳朵比較大,一般的耳機都會壓到耳廓,而 70mm 大單體的 MDR-Z7 則可以完全包覆。不只配戴的舒適度提昇,MDR-Z7 的好聲音也讓他發現原來自己的聲音這麼好聽。(笑) ▼

除了分享體驗過 Hi-Res Audio 頂級耳機 MDR-Z7 的感受外,沈老師還分享了幾個線上付費下載 Hi-Res Audio 訊源的網站。其中像是 Hifitrack (http://www.hifitrack.com/) 便提供了不少華語歌曲可供選擇。▼

接著沈老師開始發揮他電台 DJ 的本領,透過導聽跟大家分享了許多聆聽爵士樂的樂趣。跟劉老師一樣,現場就直接透過擁有 Hi-Res Audio 認證的 SRS-X9 喇叭,播放來自於 NWZ-ZX1 中的 mp3 及 Hi-Res Audio 兩種不同取樣技術的版本,即便像是會場這種開闊空間,還是能明顯感受到高解析音質下,所帶來的細節與空間感。沈老師還很用心的將他現場分享的音樂,先灌到了大家桌前的 NWZ-ZX1 播放器中,所以在稍後的體驗時,還能用 MDR-Z7 等耳機更細細品味其中的特質。接下來,就由我來一一分享各個設備的體驗心得吧。▼

 



感官,會養成一種習慣。

說到感官的習慣,沈鴻元老師舉了「自助餐點菜」的例子,他說大多數的人都會因個人口味上的習慣,幾乎每次都會點類似的菜色。由於每個人習慣的「口味」很主觀,所以並沒有絕對的好壞。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如果平時已經習慣重口味的調性,突然換成一個趨近真實的調性,往往會覺得不對胃口,反而沒注意到可能是因為之前口味太重,已經影響了對原汁原味的判斷力。當我在體驗會上初次聽到 MDR-Z7 播出的聲音時,就有這般的體會。 

[追求極致,旗艦耳罩式耳機 MDR-Z7 體驗]

一開始聽的時候,會覺得 MDR-Z7 所帶來的空間感很大,甚至有些空曠,且覺得高音有些輕飄飄的。但持續聽了一陣子後,慢慢發現這樣的聆聽感其實是非常沒有壓力的,也開始能注意到一些平時忽略的小細節。這點倒是挺喜出望外的,原來以往沒聽到的細節並不是不存在,而是被「掩蓋」在厚厚的調味之中。如今把調味抽離,也就更能感受到原始聲音的「形體」,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接近「真實」吧!

由於一般耳機的單體較小,會呈現出類似圓心擴散的失真現象。所以劉老師有提到,錄音室考量到聲波傳遞的方式,多半還是會以大型喇叭作為主要的監聽裝置。但由於 MDR-Z7 配置了超大的 70mm 單體,同樣也能創造出接近平面聲波的傳導效果。而這也印證了前面所說的,聆聽時會明顯感覺空間變得更為開闊了,也正是這產品所一再強調的「空氣感」。


 ( 截圖引用自 Sony 官方 MDR-Z7 介紹影片 )

採單一振膜設計的耳機要如何呈現出跟喇叭一樣高、中、低音分明的頻率呢?這點劉老師有特別提到振膜的設計。仔細看 MDR-Z7 單體內部的震膜有發出金屬的光澤,是因為這一代的液晶高分子振膜加上了鋁製塗層,可以確保在如此大的單體下,仍可維持其張力。且為了在同一片振膜上呈現出更為明確的高、低音頻效果,可看到在振膜的外圈,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一個凹陷處,透過不同的張力設計來調節高低頻的共振效果。由於高音、低音及大小聲的轉換都能恰如其分的展現出來,因此在體驗時就能更為明確的感受到聲音的定位感,可以很細膩的聽到每個樂器的各別表現,及一同演奏時所產生的共鳴,跟聲音大小變化所帶來的距離感。這也呼應了早先劉老師所說的,MDR-Z7 的設計師是如何努力找尋「四個彼此矛盾特質」的平衡點。

相較於前一代振膜,加入「鋁製塗層」技術的液晶高分子振膜能發出令人驚訝的 100KHz 高頻。雖然人耳能聽到的頻率有限,這麼高頻的聲音「理論上」是根本聽不見的,但高頻音也常常被拿來討論是另一種聲波的「感受」。所以當播放端的響應頻率範圍越寬時,不也就代表著更能以接近真實世界的全頻率進行聲波的傳導,這又讓我再次感受到這款耳機為了接近「真實」所做的努力。

除了聲音的表現對得起 MDR-Z7 旗艦的身份外,外觀的設計也可看出用心之處。MDR-Z7 是一款 Made in Japan 的耳機,不僅組裝非常精緻,且就連鋁合金支架的調整關節在伸縮時都非常的平滑且安靜,所以就算是戴在頭上再進行長度調整,也不會被咔咔的聲響給干擾。仔細觀察,還能發現在轉軸處有墊片的設計,能避免轉動時因金屬摩擦而產生噪音,而內側還有淡淡的距離刻度標示,可以方便快速調整至適合自己的長度。

由於是 70mm 的大型驅動單體,所以其襯墊顯得更大且厚,因此中間有足夠大的凹陷空間,能給耳朵絕佳的包覆性,且不會有壓迫到耳廓的困擾。且襯墊還採用了不對稱的 3D 剪裁設計,就連耳朵後方的凹陷處一樣能服貼,可以更有效的隔絕外部的干擾。 (ps: 新推出的三款耳機其耳罩都有作立體剪裁來提昇包覆性,但透過按壓還是可以看到較大單體的 MDR-Z7 其襯墊相對要厚實些!)

頭帶頂部外緣用皮革包覆增加質感外,內側支撐墊也夠厚實,其低反彈的特性,配戴時頭頂不會感到壓迫,整體的舒適度真的是可圈可點。另外,MDR-Z7 也是一款採用平衡音訊技術的耳機,所以左右耳都有獨立的導線連接,導線有用顏色標註 L/R 並在前端有螺牙可以強化固定,能避免拉扯到線材時的意外脫落。底部加大的通氣孔設計,則是能避免封閉式耳罩耳機在低頻段時的氣流阻力干擾,讓低音的瞬間動態反應更為即時、精準。

 

[平衡式隨身耳擴 PHA-3 體驗]

由於 MDR-Z7 的驅動單體大,所以也就顯得更不容易被推動,因此搭配耳擴就變得相對重要了。體驗桌上當然也準備了最新的 PHA-3 隨身耳擴,跟上一代 PHA-2 相比,輸入介面同樣維持了豐富的周邊適配性,除可以選擇類比音源輸入,還能選擇以數位流的方式輸入,且新一代還加入了光纖輸入端子,滿足更多不同前端播放設備的連接需求。或許是為了需要跟不同款式的播放端做搭配,固定方式仍採用跟前一代類似的矽膠帶設計,可以整個綁在 PHA-3 身上。

而在機身側邊則有 DSEE HX 功能的切換開關,若要聽不經處理原汁原味的聲音就選關,但倘若輸入的是像壓縮過的 mp3 訊源,則就可以透過 PHA-3 內建的數位音質還原技術來進行補償,讓聲音的波形變得更為平滑,減少壓縮過後的失真感。上一代 PHA-2 便已加入此功能,且在之前上市的 Xperia Z3 智慧型手機上也看得到。

關於輸出的部份,PHA-3 同樣也加入了「平衡端子」的選項,因此搭配同樣使用平衡式輸入的 MDR-Z7 更顯相得益彰。談到平衡驅動,劉老師舉了雙人合力鋸木的例子,這樣可以創造更大的驅動力。而四線結構讓左右聲道獨立接地的設計,能有效避免聲音的串擾現象發生,讓左右的音向更分明。此次引入平衡端子的設計,也再次感受到 Sony 為了達到傳遞「原始」聲音的目的所做的努力。

作為一款隨身裝置,機構設計上必須考量到可攜性,所以這回 PHA-3 上的平衡端子採用的並不是較大的 Cannon (XLR) 端子,而是 3.5mm 的迷你插孔。若搭配 MDR-Z7 使用,除可使用 MDR-Z7 隨附一對平衡連接式的 3.5mm 耳機線外,國外也已經有跟 Kimber Kable 技術合作的高階線材可供選用,不過不確定台灣是否也有引進就是了。至於輸出端子旁邊則是音量控制及電源開關旋鈕,要開啟主機電源就必須從音量最小處開始轉起,這設計可以避免通電瞬間突然轉到過大的音量,也就不會傷到耳機或是耳朵了。

但也許是因為 PHA-3 導入了平衡式音源的設計,明顯可以感受到前後兩代之間的「價差」!雖然劉名振老師分享時說這些來自於同一品牌的 Hi-Res Audio 設備,是不需懷疑的「超級組合」,但也還真是考驗到了咱們口袋的深度啊。(已哭)

 

[升級版 MDR-1A 與 C/P 值爆表的 MDR-1ADAC 體驗]

就在難過口袋不夠深的同時,MDR-1ADAC 的出現適時救贖了我 (笑)。在這次體驗會中,MDR-1A 可視為承襲了頗受市場好評 MDR-1R 系列的基礎打造出的升級款,在同樣 40mm 大小的單體中,採用了跟 MDR-Z7 相同製成技術的鋁製塗層液晶高分子振膜,強化了低音效果及帶來 100KHz 的高頻表現。而 MDR-1ADAC 則又是以 MDR-1A 為基礎,將數位流應用直接整合進耳機之中的狠角色。

因為在耳機內建 DAC (數位類比轉換器) 的設計,讓在追求高音質的同時,還能兼顧隨身攜帶的便利性。只需要單獨接一條 USB 傳輸線就能直接以全數位的方式播放 192kHz/24-bit 或 DSD 2.8MHz/5.6MHz 等高解析音訊格式,享受數位流下所帶來的 Hi-Res Audio 體驗。在現場翻了翻資料袋中的綜合型錄,發現 Sony 這次在 MDR-1ADAC 的標準配件中竟然直接提供了多款訊號線材,像是 Xperia 專用數位連接線、WALKMAN 專用數位連接線及搭配電腦使用的 Micro-USB 電纜等,更厲害的是連 Apple 裝置所使用的 Lightning 專用連接線也包含在其中。整個佛心到連線材的錢都省了,果真是 C/P 值爆表的產品啊!且劉老師有說,就算內建電池的電力消耗殆盡,也能接類比耳機線,當做一般耳機繼續使用,是個相當貼心的設計。

關於聆聽的體驗,由於已經先聽過了 MDR-Z7,再回頭聽 MDR-1A 系列耳機時就明顯感覺空間感變小了 (由奢入儉難啊)。但畢竟平時自己很少聽大編制的音樂,MDR-1A 系列在人聲的表現上很清甜,而鋁製塗層技術的加入,也讓 LCP 振膜在低音的表現上得到更棒的下沉感,對於手邊常聽的流行音樂來說已經非常足夠了。且 24 Ω 的阻抗相對也比 MDR-Z7 容易推動的多,所以若是考量數位流應用、便攜性及整體預算的話,個人覺得 MDR-1ADAC 是一款很有吸引力的產品。

且身為外貿協會的一員,對外型的要求也是很高的!個人覺得不論是 MDR-1A 還是 MDR-1ADAC,在大小跟外觀設計上都相當洗煉耐看,且除了有本體黑色搭紅色點綴的款式外,MDR-1A 還有充滿復刻感的棕色與銀色的混搭配色,戴在文青身上絕對是一款能彰顯個人品味的隨身配件呀!(這時放自拍照是哪招 XD)

 

[專注在播放好聲音的 NWZ-ZX1 播放器]

在這場體驗會中,主辦單位提供的音訊都是由 NWZ-ZX1 進行播放的。不過在眾多新產品之中,NWZ-ZX1 其實並不算是今年度的「新」產品。不過在完整的 Hi-Res Audio 解決方案中,除了有頂級耳機跟耳擴,當然也需要像是 NWZ-ZX1 這樣能播放高品質音訊的播放器。從產品定位來看,如果說智慧型手機像是什麼都行的多功能運動鞋,那 NWZ-ZX1 就像是一雙注重腳踝包覆性的籃球鞋。劉老師也提到了,這款專注在聲音播放的 NWZ-ZX1,機身低部凸起的部份便是裝載著頂級的電容,並支援多種高解析音樂格式支援及 DSEE HX 高傳真數位音質還原技術,及便是搭配手邊現有的耳機,都能感受到聆聽品質的提升。另外像是純銅耳機接孔跟全鋁一體成形的機構,不僅質感大加分,更重要的是能讓外界的干擾降到最低。

仔細觀察可以感受到主辦單位的用心,每組體驗桌上很貼心的準備了兩套 NWZ-ZX1。其中一套與 PHA-3 組合後,再搭配同屬平衡端子的 MDR-Z7 成為 Hi-Res Audio 最強陣容。而像是 MDR-1A 則因為本身不具有數位流功能,所以建議可以跟 NWZ-ZX1 配成一組。至於已經內建數位流的 MDR-1ADAC,當然除了可以跟 NWZ-ZX1 配對外,也可以拿自己的隨身播放裝置來做測試。所以不論是什麼測試需求,基本上現場的配置都很齊全能夠滿足了呢!

 

[ 結 語 ]

就如之前所說「感官,會養成一種習慣」!因此不論是視覺還是聽覺,都會因為體驗過更好的刺激而不斷提昇「等級」。當影像科技從 SD 到 HD 再到最新的 4K 解析度時,視野上能夠看到更巨大的場景及更多的細節。如今聲音也隨著 Hi-Res Audio 技術的成熟,從取樣到播放的整套方案,也同樣能帶來更多的聲音細節還原,讓人感受到更為接近真實的音場「空間感」。當然,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有獨立的空間能打造出完美的視聽室,如今因為耳機的進化,有機會實現在最小化的個人化空間中,創造出最大的空間效果。這場活動下來,也親身感受到 MDR-Z7 作為 Sony 新一代的旗艦耳機,所帶來的不再只是單純規格上的頂級追求,而是帶我們前往整體聽覺感受上的新境界。

由於科技的進步,音樂播放設備已不再侷限只能在 CD 播放器上,所以記錄聲音的規格也因此有了許多可能。就如同過去電影在底片時期以每秒 24 格作為標準格率一樣,如今也因為數位化的技術漸趨成熟,電影產業已經開始討論是否為了動態流暢度,將格率提升到更高的每秒 48 格或是 60 格。這些變化並不是要挑戰過去所建立下來的「經典」,而是要用跟高的標準去挑戰接近人的真實感官體驗。

所以就像 Q&A 時沈老師給的回覆,他認為聲音的紀錄是種「救贖」。因為若沒有記錄就無法傳承,而好的紀錄更是救贖中的救贖!劉老師也舉了影像的例子,一張已經平面化的照片,雖無法呈現出如現場般不同角度的觀看效果,但攝影師絕對是希望能透過他的眼,捕捉下最好的角度來呈現這個「瞬間」。錄音也是,隨科技不斷的進步, Hi-Res Audio 環境的成熟,讓好的錄音不僅是聽到好聽的音樂,而是更有機會讓聽眾體驗到那接近真實的感動。雖然環顧當下台灣的音樂產業還不是很容易可以取得 Hi-Res Audio 的訊源,但回顧產業的發展史,任何新規範的推廣一開始都會遇到一道高牆,當技術普及與硬體成本下降後,高牆會漸漸變矮,當跨過去的人變多時,一種新的標準便孕育而生了!期待 Hi-Res Audio 能盡早達到這個目標。

最後再次感謝劉老師與沈老師兩位前輩精闢的分享,以及美麗的主持人跟模特兒們讓活動增豔許多 ^^


ps: 就在離開體驗會場時,在法雅客的一隅發現了這獨一無二的展示區,也更能感受到 Sony 對 Hi-Res Audio 市場推廣上重視的程度。


最後,奉上活動當天的花絮影片,希望各位喜歡 ^^


***** 除官方影片截圖外,其餘照片與影片皆為 Alex 使用 ILCE-7M2 所拍攝 *****
***** 未 經 授 權 , 請 勿 擅 自 引 用 , 感 謝 配 合 ! *****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akumo5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